迷而不反
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迷路后不知回来。比喻犯了错误不知改正。
出处晋 陈寿《三国志 魏志 钟会传》:“若偷安旦夕,迷而不反,大兵一发,玉石皆碎。”
例子主客倒置,迷而不反,惑而不解。宋·陆九渊《与曾宅之书》
基础信息
拼音mí ér bù fǎn
注音ㄇ一ˊ ㄦˊ ㄅㄨˋ ㄈㄢˇ
感情迷而不反是中性词。
用法作谓语、宾语;指知错不改。
近义词迷而不返
反义词迷途知返
字义分解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- 冷若冰霜(意思解释)
- 无妄之灾(意思解释)
- 鸥鸟不下(意思解释)
- 严阵以待(意思解释)
- 门当户对(意思解释)
- 靡所底止(意思解释)
- 男女授受不亲(意思解释)
- 动荡不定(意思解释)
- 鼻青脸肿(意思解释)
- 皮开肉绽(意思解释)
- 指天誓日(意思解释)
- 结驷连骑(意思解释)
- 巧上加巧(意思解释)
- 命与仇谋(意思解释)
- 祖传秘方(意思解释)
- 狭路相逢(意思解释)
- 有血有肉(意思解释)
- 茕茕孑立(意思解释)
- 将伯之呼(意思解释)
- 摧身碎首(意思解释)
- 分门别类(意思解释)
- 贤母良妻(意思解释)
- 学而优则仕(意思解释)
- 人面狗心(意思解释)
- 子继父业(意思解释)
- 笑貌声音(意思解释)
- 千家万户(意思解释)
- 不宁唯是(意思解释)
※ 迷而不反的意思解释、迷而不反是什么意思由文库宝典提供。
相关成语
成语 | 解释 |
---|---|
四书五经 | 四书:亦称四子书,即《大学》、《中庸》、《论语》、《孟子》;五经:《诗》、《书》、《礼》、《易》、《春秋》。指儒家经典。 |
自强不息 | 自觉地努力向上;永不停步。息:停止。 |
笃近举远 | 笃:忠实,厚道;举:举荐,选拔。对关系近的厚道,对关系远的举荐,指同等待人。 |
和风细雨 | 温和的风和细小的雨。本指自然现象;现多指用和缓的态度和方式处理问题。 |
志在千里 | 形容志向远大。 |
言而无信 | 信:信用。说话不算数;没有信用。原作“言而不信”。 |
毁于一旦 | 一旦:一天。指得来不易的东西;一下子就毁掉了。多指长期劳动的成果或来之不易的东西一下子被毁灭掉。 |
半吊子 | 肤浅的人。形容不通情理,说话随便,举止不沉稳的人。 |
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| 比喻平凡的人哪里知道英雄人物的志向。 |
冠绝一时 | 冠绝:遥遥领先,位居第一。形容在某一时期内超出同辈,首屈一指。 |
一场空 | 努力和希望完全落空。 |
弟子孩儿 | 弟子:歌妓,妓女。婊子养的。 |
狭路相逢 | 在很窄的路上相遇;没有地方可让。后多用来指仇人相见;彼此都不肯轻易放过。 |
进谗害贤 | 谗:谗言,说他人的坏话;贤:贤良,指好人。说坏话,陷害好人。 |
口坠天花 | 据《大乘本生心地观经·序品》载,佛祖说法,感动天神,“六欲诸天及天子众,以天福力雨种种华:优钵罗华,波头摩华……于虚空中缤纷乱坠”,“天华乱坠满虚空,众香普熏于大会”。后遂以“口坠天花”喻指以夸诞之词动人听闻或以甘言骗人。华,同“花”。 |
通今达古 | 同“通今博古”。 |
古往今来 | 从古代到现在。泛指很长一段时间。 |
唇枪舌剑 | 嘴唇像枪;舌头像剑。形容能言善辩;言词犀利;针锋相对。也作“舌剑唇枪。” |
战战业业 | 戒慎畏惧貌。 |
才高七步 | 形容才思敏捷。 |
留恋不舍 | 依恋着不愿去。形容依依惜别的情貌。 |
天缘凑合 | 天缘:自然的机缘。旧时认为男女结成夫妻是天意所配合。也指事属巧合。 |
盘根错节 | 盘:弯曲;错:交错;节:枝节。树根弯曲;枝节交错。形容纵横交错;密密麻麻。也比喻事物关系错综繁杂;难以处理。 |
岂有此理 | 岂:哪里。哪里有这样的道理。指极为荒谬;决无道理。 |
如人饮水,冷暖自知 | 泛指自己经历的事,自己知道甘苦。 |
蛮不讲理 | 蛮:野蛮;粗暴。态度蛮横;不讲道理。 |
蹊田夺牛 | 蹊:践踏;夺:强取。因牛践踏了田,抢走人家的牛。比喻罪轻罚重。 |
兵无斗志 | 士兵缺乏作战的决心和勇气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