乱臣贼子的成语故事


乱臣贼子

拼音luàn chén zéi zǐ

基本解释旧时指不忠君主;不守臣道;作风反叛的大臣。后指破坏国家统一;损害人民利益的恶人。也作“逆子贼臣”。

出处先秦 孟轲《孟子 滕文公下》:“孔子成《春秋》,而乱臣贼子惧。”


乱臣贼子的典故

春秋时期,鲁国政权被季孙氏、孟孙氏和叔孙氏三家控制,鲁定公成为一个傀儡,他听说孔子主张“君臣纲常”,召见孔子说他最恨季氏等乱臣贼子。孔子分析鲁国的内忧外患,建议他外联齐国,内部重振君威,制定了一系列措施。
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乱臣贼子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嫁狗随狗 宋 陈造《题六幺后》:“兰摧蕙枯昆玉碎,不如人家嫁狗随狗鸡随鸡。”
学然后知不足,教然后知困 西汉·戴圣《礼记·学记》:“是故学然后知不足,教然后知困。知不足,然后能自反也;知困,然后能自强也。”
望尘莫及 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赵咨传》:“复拜东海相,之官,道经荥阳,令敦煌曹暠,咨之故孝廉也,迎路谒候。咨不为留,暠送至亭次,望尘不及。”
结党营私 宋 朱熹《朱文公文集 戊申封事》:“宰相植党营私,孤负任使。”
知其不可而为之 《论语·宪问》:“子路宿于石门。晨门曰:‘奚自?’子路曰:‘自孔氏。’曰:‘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?’”
不能自拔 《宋书 江夏王义恭传》:“世祖前锋至新亭,劭挟义恭出战,恒录在左右,故不能自拔。”
战天斗地
著手成春 唐·司空图《二十四诗品·自然》:“俯拾即是,不取诸邻,俱道适往,著手成春。如逢花开,如瞻岁新。”
家无儋石 清 蒲松龄《聊斋志异 狂生》:“济宁有狂生某,善饮;家无儋石,而得钱辄沽,殊不以穷厄为意。”
扭直作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