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丝一毫的成语故事


一丝一毫

拼音yī sī yī háo

基本解释形容极少或极小的一点儿。毫:一厘的十分之一;丝:一毫的十分之一。

出处宋 欧阳修《会圣宫颂》:“而往惟寅,一毫一丝,给以县官,无取于民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一丝一毫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一丝一毫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难得糊涂 林语堂《中国人之聪明》:“郑板桥曰:‘难得糊涂’。”
举棋若定 朱德《十月战景》诗:“战事从来似弈棋,举棋若定自无悲。”
踏破芒鞋没觅处,得来全不费工夫 清·李绿园《歧路灯》第18回:“往上一瞧,正是那日晚上地藏庵遇着的一群俊俏后生,心中欢喜不尽,暗说道:‘踏破芒鞋没觅处,得来全不费工夫。’”
不骄不躁 毛泽东《中共中央关于同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的通知》:“只要同志们对于军事政策(行动和作战)和团结人民的政策,不犯大错误,谦虚谨慎,不骄不躁,是完全有办法的。”
举世混浊 战国楚·屈原《离骚》:“世混浊而不分兮。”
大惑不解 庄周《庄子 天地》:“大惑者,终身不解;大愚者,终身不灵。”
千锤打锣,一锤定音 郭澄清《大刀记》第十章:“千锤打锣,一锤定音——队长,你就决定吧。”
当机立断 汉 陈琳《答东阿王笺》:“秉青萍干将之器,拂钟无声,应机立断。”
饥肠辘辘 清 蒲松龄《聊斋志异 西湖主》:“而枵肠辘辘,饥不可堪。”
咄咄逼人 晋 卫铄《与释某书》:“卫有一弟子王逸少,甚能学卫真书,咄咄逼人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