咬文嚼字的成语故事


咬文嚼字

拼音yǎo wén jiáo zì

基本解释指过分推敲字句;或讥讽迂腐不达事物;寻章搞句的人。

出处元 乔吉《小桃红 赠刘牙儿》曲:“含宫泛微,咬文嚼字,谁敢嗑牙儿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咬文嚼字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咬文嚼字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怪诞不经 明 凌濛初《<二刻拍案惊奇>原序》:“有如《西游》一记,怪诞不经,读者皆知其谬。”
绳之以法 汉 冯衍《上疏自陈》:“以文帝之明而魏尚之忠,绳之以法则为罪,施之以德则为功。”
讴功颂德 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周本纪》:“民皆歌乐之,颂其德。”
一视同仁 唐 韩愈《原人》:“是故圣人一视而同仁,笃近而举远。”
取长补短 《孟子 滕文公上》:“今滕绝长补短,将五十里也,犹可以为善国。”
活蹦乱跳 曹禺《日出》第四幕:“我一定可以把小东西还是活蹦乱跳地找回来。”
兵荒马乱 明 李唐宾《梧桐叶》第四折:“不然,那兵荒马乱,定然遭驱被掳。”
万无一失 汉 枚乘《七发》:“孔老览观,孟子持筹而算之,万不失一。”
不得而知 唐 韩愈《争臣论》:“故虽谏且议,使人不得而知焉。”
刀光剑影 南朝 梁 吴筠《战城南囚首》:“剑光挥夜电,马汗昼成泥。”又《边城将》:“刀含四尺影,剑抱七星文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