口传心授的成语故事


口传心授

拼音kǒu chuán xīn shòu

基本解释心授:不立文字;以师徒心心相印;理解契合;传法授受。通过口头讲述和心中悟解来传授。

出处明 解缙《春雨杂述 评书》:“学书之法,非口传心授,不得其精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口传心授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口传心授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斗方名士 清 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九回:“那一班斗方名士,结识了两个报馆主笔,天天弄些诗去登报,要借此博个诗翁的名色。”
恶衣恶食 先秦 孔子《论语 里仁》:“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,未足与议也。”
天涯海角 唐 吕岩《绝句》:“天涯海角人求我,行到天涯不见人。”
天之骄子 东汉 班固《汉书 匈奴传上》:“南有大汉,北有强胡。胡者,天之骄子也。”
故步不离 清·张履祥《与陈乾初书》:“学者凡事执一时之偶见,信一己之偏私,沾沾自得,吝不肯舍者,率因无所进步,是以故步不离耳。”
叫化子 清·刘鹗《老残游记续集遗稿》第四回:“管他有衣服没衣服,比要饭的叫化子总强点,就算那间厨房旁边的小房子,也怪暖和的,没有什么不可以的。”
毁于一旦 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窦融传》:“百年累之,一朝毁之。”
不翼而飞 战国 齐 管仲《管子 戒篇》:“无翼而飞者,声也;无根而固者,情也。”
见危致命 春秋·鲁·孔丘《论语·子罕》:“士见危致命,见得思义。”
纷乱如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