刻足适屦的成语故事


刻足适屦

拼音kè zú shì jù

基本解释屦:麻制的单底鞋。按照鞋的大小来削自己的脚。比喻主次颠倒。

出处宋·陆游《读何斯举黄州秋居杂咏次其韵》:“昔人亦有言,刻足以适屦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刻足适屦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刻足适屦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经文纬武 唐 许敬宗《定宗庙乐议》:“虽复圣迹神功,不可得而窥测,经文纬武,敢有寄于名言。”
老马识途 先秦 韩非《韩非子 说林上》:“管仲、隰朋从于桓公伐孤竹,春往冬返,迷惑失道。管仲曰:‘老马之智可用也。’乃放老马而随之。遂得道。”
眼空一世 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11卷:“腹饱万言,眼空一世。”
吸血鬼
引鬼上门 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二十二:“吾本等好意,却叫得‘引鬼上门’,我而今不便追究,只不理他罢了。”
满山遍野 杜鹏程《保卫延安》第二章:“他坐镇延安,用红蓝铅笔在地图上乱画,我们就满山遍野乱窜!”
炙手可热 唐 杜甫《丽人行》:“炙手可热势绝伦,慎莫近前丞相嗔。”
辞简意足 元·白珽《湛园静语·叶水心》:“如此数卷,辞简意足,一坐骇然。”
三人行,必有我师 先秦 孔子《论语 述而》:“三人行,必有我师焉,择其善者而从之,其不善者而改之。”
头面人物 王蒙《悠悠寸草心》:“小小的理发室也反映着人世的沧桑,何况到这里来整容的颇多头面人物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