抚躬自问
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反躬自问,指自我反省
出处清 昭槤《啸亭杂录 朱白泉狱中上百朱二公书》:“今以愚昧,于此获罪,所知为之流涕,路人为之叹息。抚躬自问,为幸多矣!”
例子蔡东藩《民国通俗演义》第89回:“段总理试抚躬自问,其胡为启南方之龌龊耶?”
基础信息
拼音fǔ gōng zì wèn
注音ㄈㄨˇ ㄍㄨㄥ ㄗˋ ㄨㄣˋ
繁体抚躳自問
感情抚躬自问是中性词。
用法偏正式;作谓语;指反过来问一问自己。
近义词反躬自问
英语examine oneself(search the heart)
字义分解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- 恶衣恶食(意思解释)
- 算无遗策(意思解释)
- 斗唇合舌(意思解释)
- 故步不离(意思解释)
- 同心合力(意思解释)
- 大千世界(意思解释)
- 性急口快(意思解释)
- 语短情长(意思解释)
- 青云直上(意思解释)
- 死不开口(意思解释)
- 生公说法(意思解释)
- 各行各业(意思解释)
- 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(意思解释)
- 皮笑肉不笑(意思解释)
- 香火姻缘(意思解释)
- 稳如泰山(意思解释)
- 以直报怨,以德报德(意思解释)
- 屡试不爽(意思解释)
- 心小志大(意思解释)
- 图穷匕见(意思解释)
- 当头棒喝(意思解释)
- 万变不离其宗(意思解释)
- 义不容辞(意思解释)
- 壮心不已(意思解释)
- 脱口而出(意思解释)
- 鞭辟入里(意思解释)
- 赤胆忠心(意思解释)
- 穷愁潦倒(意思解释)
※ 抚躬自问的意思解释、抚躬自问是什么意思由文库宝典提供。
相关成语
成语 | 解释 |
---|---|
大包大揽 | 把事情、任务等尽量兜揽过来。 |
举善荐贤 | 贤:胡才能,有道德的。保举推荐品德好、有才能的人。 |
极重不反 | 同“极重难返”。 |
己溺己饥 | 亦作“己饥己溺”。语出《孟子·离娄下》:“禹思天下有溺者,由己溺之也;稷思天下有饥者,由己饥之也,是以如是其急也。”后因以“己溺己饥”或“己饥己溺”谓视人民的疾苦是由自己所造成,因此解除他们的痛苦是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。 |
光前启后 | 犹“光前裕后”。 |
缠绵悱恻 | 缠绵:情感萦绕而不能解脱;悱恻:悲苦。形容心情悲苦;无法排遣。后也指诗文情调凄怆而婉转。也作“悱恻缠绵”。 |
钿合金钗 | 钿盒和金钗,相传为唐玄宗与杨贵妃定情之信物。泛指情人之间的信物。 |
会少离多 | 相会少,别离多。感慨人生聚散无常或别离之苦。 |
爱毛反裘 | 古时穿皮毛衣服,毛的一面向外。比喻不重视根本,轻重倒置。 |
苦口婆心 | 苦口:不厌其烦地反复劝说与开导;婆心:老婆婆的心肠;指好意、善意。好心好意;不厌其烦地劝说或开导。形容耐心恳切地再三规劝。 |
精明强干 | 精细聪明;善于办事。也作“精明能干”。 |
别有用心 | 用心:存心;打算。心中另有打算。现多指心里打着坏主意。 |
圆凿方枘 | 凿:榫眼;枘:榫头。方榫头插不进圆榫眼。比喻不相投合;格格不入。 |
张徨失措 | 见“张皇失措”。 |
首尾两端 | 两端:拿不定主意。在两者之间犹豫不决动摇不定。 |
连车平斗 | 形容冗员很多。 |
妨功害能 | 压抑陷害有功有能的人。 |
一目十行 | 看书时同时可以看十行。形容看书非常快。 |
牛衣对泣 | 睡在牛衣里,相对哭泣。形容夫妻共同过着穷困的生活。 |
出神入化 | 神:神妙;化:指化境;极高超的境界。超出神妙;进入化境。形容技艺达到非常高超的境界。 |
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| 比喻按照实际情况变化而做出相应的变化。 |
死胡同 | 指只有一个出入口的胡同。比喻绝境、绝路。 |
息兵罢战 | 兵:打仗。停止或结束战争。 |
比翼鸟 | 传说中的一种雌雄在一起飞的鸟。比喻恩爱夫妻。 |
置之度外 | 放在考虑之外(置:放;度:打算;计较)。形容不放在心上。 |
奇技淫巧 | 指新奇的技艺和作品。 |
亡羊补牢 | 羊丢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。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。亡:逃亡,丢失;牢:关牲口的圈。 |
灭绝人性 | 灭绝:完全失去;人性:人的性情。完全丧失了人的理性和情感。形容极端残忍;像野兽一样。 |